2008年6月18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九版:读图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余姚“修配一条街”
本报记者 陈立波 文/摄 通讯员 闻学芬

  “周师傅,多功能便民服务车用起来还方便吗?”6月16日下午,记者跟随余姚市城管局的执法队员来到“修配一条街”,执法队员和摊主打着招呼。周师傅告诉记者,现在他每天就像上班一样,拎个工具箱,步行到在“修配一条街”的固定摊位。摊位的水、电、遮阳伞之类一应俱全,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,不用再提心吊胆地和城管“捉迷藏”了。
  修鞋、配钥匙、换拉链……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,也是部分市民赖以谋生的手段。可这些摊位随意摆放,又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。为了寻找实现“三赢”的途径,余姚城管局对市区内的流动摊贩进行摸底调查、召开听证会后,决定对“马路市场”采用“以人为本、堵疏结合”的整治模式。
    “我们制作了搬迁指示牌,免费提供给小摊贩们,在搬迁后一段时间内置于原来的设摊处,从而吸引原有的顾客群,现在城区共设8个疏导点,共安排500多个流动摊贩到固定摊位开展各类服务项目。”余姚城管局局长吴志林边走边向记者介绍,“为了让摊贩们能够安心在疏导点进行服务,政府还出钱在各疏导点进行放映电影、唱戏等手段吸引顾客,城管部门派出执法队员在各疏导点维持秩序。”